一、学科带头人简介
樊民强,男,1964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煤炭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选煤技术》编委等。主持完成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基金及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和ISTP收录6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开发的选煤技术管理软件和高效旋流分选系统获得广泛工业应用。
王怀法,男,1963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矿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煤炭技术委员会资源加工利用与环境保护分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颗粒制备与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煤炭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及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8篇,获国家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开发的两段充气微泡浮选柱和基于絮凝能耗梯级适配的多功能煤泥水净化系统获得工业应用。
二、学科研究方向
矿物分选的理论、工艺与设备:本研究方向完善和发展了重力选煤过程的统计理论体系,为揭示跳汰过程本质和优化控制奠定了科学基础。离心力场中细颗粒的分级分选理论研究与工业实践,粗粒浮选理论与关键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是本学科着力发展的新突破点。并有望在粗粒煤和细粒煤浮选的理论、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矿物分选过程模拟与优化控制:该研究方向提出了基于跳汰过程多参数可视化检测与优化控制的智能模糊控制理论与技术,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跳汰机多参数模糊智能可视化测控系统,此外研究范围包括了选煤过程大型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早期故障诊断、选煤过程模拟与优化、选煤过程计算机应用等,有望在浮选过程多尺度预测、高效旋流分选的数值仿真和智能软测量技术方面取得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矿物材料与粉体技术:该研究方向提出了煤粉碎-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粉煤成型的煤岩学理论方法体系,构成了煤洁净利用的重要基础理论;电子束辐照矿物/煤改性机理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煤矸石改性填料基础理论研究,为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形成了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矿山废弃物资源化与精细利用:该研究方向系统研究了煤系腐植酸性能,制备工艺与应用基础;在对高铝铁类煤矸石与冶金废料物质组成、性能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碱熔融酸浸聚合制备聚合硅酸铝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新工艺。主要特色与优势有:煤矸石制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技术,煤系腐植酸制备多功能液体肥料技术等。
三、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 1987年恢复招生,2001年挂靠采矿工程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山西省品牌专业,是目前山西省高等院校中唯一一个以煤炭、矿物高效分选与洁净利用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专业教学科研机构。本学科以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与洁净煤技术为特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樊民强、王怀法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学术梯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后4人,教授7人。
多年来围绕煤炭高效分选、型焦型煤理论与技术、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洁净煤技术领域,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项目、国家技术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已应用在工业领域,拥有矿物分选、资源综合利用及型煤型焦等颇具特色的实验室,在山西省内独家拥有系统完整的矿产资源分选与综合利用实验系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3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6项,发明专利3项,科研成果转让6项,其中,跳汰机多参数模糊智能可视化测控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在跳汰分选理论与测控技术、型煤型焦成套技术、细粒煤高效分选与脱水、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